《广西科学》《广西科学院学报》“红树林与滨海生态”专题论文展
发布时间:2019-03-06        点击数量:1216

保护红树林,建设生态海堤

——《广西科学》《广西科学院学报》“红树林与滨海生态”专题论文展

20174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时要求:“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201810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指出:“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若干重点工程。”“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海堤,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这充分表明,保护滨海生态,建设生态海堤,符合区域减排、蓝碳发展国家战略,顺应世界潮流,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护优先,二是在保护前提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对于滨海湿地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先保护好红树林的原生生态系统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明其内在原理,用以指导并建立红树林人工生态系统,进而发展红树林相关的绿色产业,最终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国梦。

为此,我编辑部整理了《广西科学》《广西科学院学报》两刊近年来发表的滨海生态相关研究成果,对近年来广西红树林以及广西滨海生态保护与研究情况作全面系统的展示,以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阅览索引。

 

 

广西红树林资源及其恢复与利用

 

 

以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为代表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广西北部湾是我国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的重要分布区,也是维持北部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与特色海洋资源。特殊的自然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使红树林在保护海岸、维护海洋渔业资源和近海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固碳储碳、药用、改善海岸景观、科学研究、生态体验、中国-东盟海上生态廊道建设等方面具有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

推荐文献:

[1]范航清,陆露,阎冰.广西红树林演化史与研究历程[J].广西科学,2018,25(04):343-351,449.阅读全文】【PDF

[2]范航清.红树林与海岸房地产共赢模式初论[J].广西科学,2018,25(04):388-392.阅读全文】【PDF

[3]范航清,莫竹承.广西红树林恢复历史、成效及经验教训[J].广西科学,2018,25(04):363-371,387.阅读全文】【PDF

[4]孙仁杰,范航清,吴斌,.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常见物种[J].广西科学,2018,25(04):372-387.阅读全文】【PDF

[1]刘文光,王帅,杨明柳,.北海城市红树林中的红树蚬属贝类[J].广西科学,2018,25(06):734-742.阅读全文】【PDF

[4]高霆炜,杨明柳,丁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动物食物来源研究的应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8,34(03):235-241.阅读全文】【PDF

[6]周浩郎.越南红树林的种类、分类和面积[J].广西科学,2017,24(05):441-447.【阅读全文】【PDF

[5]范航清,刘文爱,钟才荣,.中国红树林蛀木团水虱危害分析研究[J].广西科学,2014,21(02):140-146,152.阅读全文】【PDF

[6]曾聪,李蕾鲜,范航清.广西滨海红鳞蒲桃资源现状与群落特征[J].广西科学,2011,18(03):283-288.阅读全文】【PDF

[7]李蕾鲜,范航清,曾聪.广西防城港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落多样性研究[J].广西科学,2011,18(01):69-72.阅读全文】【PDF

[17]曹庆先,范航清,刘文爱.基于ArcView GIS的广西红树林虫害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01):27-31.阅读全文】【PDF

[8]范航清,陈利洪.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J].广西科学,2006(03):226-227.

[9]曾聪,范航清.红树植物银叶树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研究[J].广西科学,2006(02):147-150.

[10]范航清,何斌源.北仑河口的红树林及其生态恢复原则[J].广西科学,2001(03):210-214.

[11]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木榄母树下2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特征研究[J].广西科学,2001(03):218-222.

[12]莫竹承,范航清.木榄和秋茄的种间化感作用研究[J].广西科学,2001(01):61-62.

[13]莫竹承,何斌源,范航清.抚育措施对红树植物幼树生长的影响[J].广西科学,1999(03):231-234.

[14]范航清,韦受庆,何斌源,.英罗港红树林缘潮水中游泳动物的季节动态[J].广西科学,1998(01):46-51.

[15]范航清.广西海岸沙滩红树林的生态研究Ⅰ:海岸沙丘移动及其对白骨壤的危害[J].广西科学,1996(01):44-48.

[16]范航清.广西沿海红树林养护海堤的生态模式及其效益评估[J].广西科学,1995(04):48-53.

[18]范航清,尹毅,黄向东,.广西沙生红树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及群落演替的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7.

[19]韩博平,范航清.应用于红树植物个体生长的模型[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3-18.

[20]尹毅,范航清,苏相洁.广西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9-24.

[21]范航清,尹毅,劳丽荣.广西海岸白骨壤红树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25-30.

[22]陈坚,范航清,陈成英.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初步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31-36.

[23]范航清,程兆第,刘师成,.广西红树林生境底栖硅藻的种类[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37-42.

[24]韦受庆,陈坚,范航清.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生态学的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45-57.

[25]范航清,陈坚,黎建玲.广西红树林上大型固着污损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58-62.

[26]陈坚,范航清,黎建玲.广西北海大冠沙白骨壤树上大型固着动物的数量及其分布[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67-72.

[27]范航清,韦受庆,陈坚.广西红树林区经济动物的行为生态及其生态养殖的初步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04-110.

[28]傅勤,范航清.亚太区红树林资源的民间传统利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16-121.

[29]范航清.成立“中国红树林研究中心”的必要性和中心的任务[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3(02):122-129.

 

 

“生态海堤”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

 

 

2012年,针对传统海堤的生态诟病,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提出了兼顾物理抵御、生物修饰和休闲娱乐三大功能的“生态海堤”概念,用于指导潮间带滩涂到陆地或池塘养殖区之间生物廊道的修复。《生态海堤理念与实践》一文,即是这一理念在现实中首次运用的经验总结。生态海堤的海侧连接潮间带红树林,陆侧连接陆地或养殖池塘,是“虾塘海堤潮间带(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保育的重要节点。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在以上三大节点的研究中,已经诞生了若干个全球首创的重要方法、关键技术与创新模式。这些技术方法的组合运用,使“虾塘-海堤-潮间带(红树林)”一体化保护的梦想朝实现又迈进了一大步。

推荐文献:

[1]范航清,何斌源,王欣,.生态海堤理念与实践[J].广西科学,2017,24(05):427-434,440.阅读全文】【PDF

[2]范航清,阎冰,吴斌,.虾塘还林及其海洋农牧化构想[J].广西科学,2017,24(02):127-134.阅读全文】【PDF

[3]蓝文陆,付家想,李天深,.香港巨牡蛎对不同密度2种浮游植物的摄食研究[J].广西科学,2018,25(02):189-196.阅读全文】【PDF

[4]李斌,谭趣孜,李蕾鲜,.2014年北部湾主要河流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入海通量[J].广西科学,2018,25(02):172-180.阅读全文】【PDF

[5]苏治南,邱广龙,范航清,.人为物理干扰对海草群落及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影响[J].广西科学,2017,24(05):474-482.阅读全文】【PDF

[6]谢蕙莲,范航清,廖永岩,.鲎保育的三赢策略[J].广西科学,2017,24(05):509-515.阅读全文】【PDF

[7]陶艳成,潘良浩,范航清,.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遥感监测[J].广西科学,2017,24(05):483-489.阅读全文】【PDF

[8]潘良浩,史小芳,曾聪,.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J].广西科学,2017,24(05):453-461.阅读全文】【PDF

[9]陆宇哲,潘红平,王帅,.养殖模式及酸和硫化物胁迫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7,24(05):516-522.阅读全文】【PDF

[10]邢永泽,杨明柳,农莹,.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对短链氯化石蜡胁迫应答的差别[J].广西科学,2017,24(05):498-503+515.阅读全文】【PDF

[11]王欣,高霆炜,陈骁,.涠洲岛园艺式珊瑚苗圃的架设与移植[J].广西科学,2017,24(05):462-467.阅读全文】【PDF

[12]周浩郎,邢永泽,阎冰.水体中短链氯化石蜡污染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6,32(01):68-72.阅读全文】【PDF

[13]农莹,杨明柳,邢永泽,高霆炜,阎冰.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形态差异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31(04):268-272.阅读全文】【PDF

[14]莫祖英,车志群,廖思明,杨明柳,阎冰.多氯联苯胁迫下红树蚬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J].广西科学,2015,22(03):350-356.阅读全文】【PDF

[15]潘良浩,史小芳,范航清.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生物量估测模型[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31(04):259-263.阅读全文】【PDF

[16]黄灵玉,胡宝清,范航清.白骨壤对关键环境因子的生态响应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30(04):257-262.阅读全文】【PDF

[18]周浩郎,黎广钊.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评估[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30(04):238-247.阅读全文】【PDF

[20]武文丽,杨明柳,吴斌,廖思明,吴志强,阎冰.露空对红树蚬生物标志物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4,21(02):153-157+163.阅读全文】【PDF

[21]周浩郎,张俊杰,邢永泽,吴斌,阎冰.广西红树蚬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科学,2014,21(02):147-152.阅读全文】【PDF

[22]何斌源,赖廷和,王欣,.盐沼草对桐花树人工林污损动物危害的生物防治研究[J].广西科学,2013,20(03):185-192.阅读全文】【PDF

[23]周浩郎,黎广钊,梁文,王欣.涠洲岛珊瑚健康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广西科学,2013,20(03):199-204.阅读全文】【PDF

[24]吴斌,阎冰,周浩郎.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的两种枝吻纽虫系统发育关系分析[J].广西科学,2013,20(03):215-218.阅读全文】【PDF

[25]姜恒,吴斌,阎冰,吴志强,邢永泽.Cu2+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广西科学,2013,20(01):60-65.阅读全文】【PDF

[26]张俊杰,周浩郎,邢永泽,吴斌,阎冰.红树蚬表型性状对秋季软体部重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广西科学,2012,19(04):384-386.阅读全文】【PDF

[27]廖思明,陈剑锋,阎冰,吴斌,兰国宝.广西北海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叶绿素a和微藻的变化研究[J].广西科学,2012,19(02):160-164.阅读全文】【PDF

[28]李森,范航清,邱广龙,.不同潮区矮大叶藻地上高度和覆盖度以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J].广西科学,2012,19(03):276-278,288.阅读全文】【PDF

[29]蔡小辉,彭银辉,宋忠魁,阎冰,杨家林.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广西科学,2011,18(04):376-379.阅读全文】【PDF

[30]莫竹承,范航清,刘亮.广西海岸潮间带互花米草调查研究[J].广西科学,2010,17(02):170-174.

[31]梁文,黎广钊,范航清,.广西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属种组成及其分布特征[J].广西科学,2010,17(01):93-96.

[32]莫竹承,范航清,李蕾鲜,.濒危植物膝柄木生存现状及其恢复对策[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24(02):134-137.阅读全文】【PDF

[33]范航清,彭胜,石雅君,.广西北部湾沿海海草资源与研究状况[J].广西科学,2007(03):289-295.

[34]范航清,郑杏雯.海草光合作用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2007(02):180-185,192.

[35]廖思明,王志成,兰国宝,葛文标,周浩郎.北海市南部近岸局部海域细菌变化研究[J].广西科学,2005(04):327-329+333.

[36]廖思明,阎冰,陈剑锋,兰国宝,文雪.对虾白斑病毒PCR反应体系的改进[J].广西科学,2004(02):151-153.

[37]吴世海,王志成,麦启穗,周浩郎,梁志辉,赖陈民乐,莫永杰,朱校斌,王新亭.广西潮上带对虾高产轮养的虾场设计[J].广西科学,2003(01):75-80.

[38]吴世海,王志成,周浩郎,朱校斌,梁志辉,赖陈民乐,莫永杰,王新亭.广西潮上带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高产轮养[J].广西科学,2002(04):320-324.

[39]阎冰,叶力,邓凤娇,张锡元,王爱民.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J].广西科学,2001(04):287-290.

[40]兰国宝,谢若痴,阎冰,叶力,陈文广,王爱民.细胞松弛素B诱导马氏珠母贝四倍体形成机制研究[J].广西科学,2001(03):204-209.

[41]周浩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土池中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体长的生长[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1(02):91-95.

[42]王爱民,苏琼,阎冰,叶力.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J].广西科学,2000(02):135-139.

[43]王爱民,阎冰,苏琼,叶力.马氏珠母贝珍珠囊体外培养及插囊育珠[J].广西科学,2000(01):70-74.

[44]周浩郎.人工饲料和活饵喂养的印度对虾(Penaeus  indicus)幼体的存活与生长[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9(03):2-7.

[45]阎冰,王爱民,叶力,苏琼.二倍体及三倍体马氏珠母贝核型[J].广西科学,1999(03):219-221.

[46]王爱民,阎冰,叶力,苏琼.6-DMAP诱导马氏珠母贝三倍体[J].广西科学,1999(02):69-72.

[47]王爱民,苏琼,阎冰,陈晓汉,刘汀.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组织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初探[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5(Z1):17-22.

[48]韩博平,范航清.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初探[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2(02):27-33.

 

 

 

 

【核心科研机构】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的批准,2001年起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编制32人,直属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是广西的综合性、公益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以红树林、海草、珊瑚礁、盐沼和滨海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专注子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开发保护和恢复方法,探索合理利用模式,建立生态监测与管理GIS系统,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恢复与管理提供科技保障……【查看详情】

 

 

 

 

【首席专家】范航清

范航清(1964—),男,福建建瓯人,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1991年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博士毕业,曾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工作,并创办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2002—2008年任UNEP/GEF南中国海项目红树林专题中国首席专家,2013—2017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现任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会长……【查看详细】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