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2
2. 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广西位于北部湾北端,拥有大陆海岸线1 595 km,20 m水深以浅海域面积6 488 km2[1]。广西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类型较为齐全,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北部湾多种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2]。北部湾,尤其是广西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一直为国内渔业调查和研究所关注。邱永松等[3]利用历史统计资料研究北部湾的渔业资源状况;贾晓平等[4]于2000年利用拖网和声学系统对南海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线向海一侧的北部湾海域底层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针对北部湾重点经济鱼种,如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虾(Penaeidae)等,部分学者开展了其种群参数、资源评估等相关研究工作[5-9]。近年来,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广西近岸海域渔场环境和渔业资源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0-13],但有关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状况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亟待提高。
广西近岸海域均处于南海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线向陆一侧,刺网渔船的作业方式是该海域渔获捕捞最主要的方式,此类渔船数量占近岸海域渔船总数的61.7%,捕捞产量约占近岸海域捕捞总产量的43.33%[3, 14],且渔获对象覆盖底栖到表层的各种渔业生物,包括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贝类等,因此基于刺网渔船生产数据研究渔业资源状况,代表性较强。
本研究收集和统计广西近岸海域的刺网渔船捕捞生产信息,对2023年各月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贝类等重要经济种类的渔获率进行测算,以此为基础分析2023年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现状,并比对渔获率的年际值,研究2023年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量及结构的变动状况,拟为北部湾渔业生产调整、渔业资源管理及养护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依托广西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工作平台),收集2023年1-12月广西近岸海域全域性刺网渔船的捕捞生产数据。研究选取渔获物中14种重要经济鱼类、4种甲壳类、3种头足类和1种贝类,统计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月变化,并结合2022年的捕捞生产调查数据(来自广西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对比CPUE年际变化,分析资源量的波动。
1.1 调查区域本研究的调查区域为南海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线向陆一侧的广西近岸海域。
1.2 调查渔船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西2022年登记在册的刺网渔船[14],共计4 173艘(包括单层、双重、三重刺网等形式)。在广西主要的刺网渔船聚集渔港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渔船的生产情况。
1.3 捕捞生产调查指标航次生产指标:渔船主机功率、生产海区、出航和返航时间。
渔获指标:航次的渔获总量、分鱼种的渔获量(登记有64种渔获种类)。
1.4 调查时间和频次采集统计2023年1-12月(伏季休渔期间停止)的刺网渔船捕捞信息。
1.5 渔获评估的目标种类本研究选择2023年捕捞产量及捕捞产值在刺网渔船生产中占比大于0.5%的鱼类(含鲨鳐类)、甲壳类、贝类作为统计和评估的目标种类。其中,重要经济鱼类(含鲨鳐类)14种:鳎类(Soleidae & Cynoglossidae)、鲳鱼(Stromateidae)、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叫姑鱼(Johnius sp.)、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鲻梭鱼(Mugilidae)、鳞鱚(Sillaginidae)、鲬(Platycephalidae)、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其他鲷类(Sparidae)、蓝子鱼(Siganidae)、日本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鲨鱼(Selachomorpha)、鳐魟类(Rajidae & Dasyatidae);甲壳类4种:虾蛄(Squillidae)、对虾(Penaeidae)、梭子蟹(Portunus)、蟳类(Charybdis);头足类3种:乌贼(Sepiidae)、章鱼(Octopodidae)、枪乌贼(Loliginidae);贝类为各种贝/螺的合计。
1.6 CPUE的计算CPUE的计算参考龚斌昊等[15]的研究:
$ C_i=\sum Y_i / \sum F, $ | (1) |
$ \sum F=\sum\left(P_i \times T_i\right), $ | (2) |
式中,Ci为某种渔获物的CPUE[单位:kg/(kW·d)],Yi为该种渔获物的月度产量合计(单位:kg),ΣF为月度渔船捕捞努力量合计(单位:kW·d),Pi为某调查渔船的主机功率(单位:kW),Ti为该渔船月度作业时间(单位:d)。
2 结果与分析 2.1 渔获物统计2023年1-12月,除去刺网渔船停止生产的伏季休渔期间(5月1日至8月16日),共采集39艘渔船共209艘次在广西近岸海域作业的渔船生产信息,统计结果见表 1,其中作业天数1 487 d,总渔获量66 883 kg。按渔获物重量统计,鱼类(包括鲨鳐类)占比为68.64%,甲壳类占比为13.52%,头足类占比为0.82%,贝类占比为0.95%。
月份
Month |
渔船数量/只
Vessel/ship |
作业天数/d Fishing time/d |
总渔获量/kg Catch/kg |
Jan. | 21 | 122 | 6 073 |
Feb. | 26 | 167 | 6 647 |
Mar. | 23 | 214 | 9 416 |
Apr. | 22 | 121 | 13 130 |
Aug. | 24 | 135 | 5 110 |
Sep. | 23 | 198 | 7 670 |
Oct. | 24 | 193 | 6 756 |
Nov. | 23 | 200 | 7 005 |
Dec. | 23 | 137 | 5 076 |
Total | 209 | 1 487 | 66 883 |
14种重要经济鱼类、4种甲壳类、3种头足类和1种贝类的渔获产量合计占调查总渔获量的77.88%,其中:重要经济鱼类占62.59%,甲壳类占13.52%,头足类占0.82%,贝类占0.95%(表 2)。
渔获种类
Catch species |
产量占比/%
Proportion of yield/% |
|
Important economic fish species | 62.59 | |
Soleidae & Cynoglossidae | 0.67 | |
Stromateidae | 5.61 | |
Thamnaconus modestus | 0.53 | |
Johnius sp. | 5.57 | |
Parargyrops edita | 0.54 | |
Mugilidae | 7.38 | |
Sillaginidae | 5.86 | |
Platycephalidae | 0.29 | |
Konosirus punctatus | 23.63 | |
Sparidae | 7.50 | |
Siganidae | 2.15 | |
Lateolabrax japonicus | 2.11 | |
Selachomorpha | 0.43 | |
Rajidae & Dasyatidae | 0.32 | |
Crustaceans | 13.52 | |
Squillidae | 0.68 | |
Penaeidae | 0.62 | |
Portunus | 9.70 | |
Charybdis | 2.52 | |
Cephalopoda | 0.82 | |
Sepiidae | 0.55 | |
Octopodidae | 0.26 | |
Loliginidae | 0.01 | |
Shellfish | 0.95 |
2.2 重要经济鱼类CPUE变化情况 2.2.1 CPUE月度变动情况
2023年14种重要经济鱼类CPUE的月度变动情况如图 1所示。1月有4种重要经济鱼类(叫姑鱼、鲻梭鱼、鳞鱚、其他鲷类)的CPUE出现年度最高值;其次是11月,有3种鱼类(鳎类、二长棘鲷、鲬);3月和4月分别有2种鱼类(3月为斑鰶、鳐魟类,4月为马面鲀、鲨鱼);8、9、12月各有1种鱼类(8月为鲳鱼、9月为日本花鲈、12月为蓝子鱼)。其中,重要经济鱼类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情况如表 3所示。
![]() |
图 1 2023年重要经济鱼类CPUE的月度变动统计 Fig.1 Monthly variation statistics of CPUE of important economic fish in 2023 |
重要经济鱼类
Important economic fish species | 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月份
Months when the monthly average value of CPUE is high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 CPUE年度最高值的月份
Month with the highest CPUE annual value |
Soleidae & Cynoglossidae | Apr.,Nov.,Dec. | Nov. |
Stromateidae | Aug.,Sep.,Oct. | Aug. |
Thamnaconus modestus | Feb.,Mar.,Apr. | Apr. |
Johnius sp. | Jan.,Apr. | Jan. |
Parargyrops edita | Aug.,Sep.,Nov.,Dec. | Nov. |
Mugilidae | Jan.,Feb.,Oct.,Dec. | Jan. |
Sillaginidae | Jan.,Feb.,Dec. | Jan. |
Platycephalidae | Feb.,Apr.,Sep.,Nov.,Dec. | Nov. |
Konosirus punctatus | Mar.,Apr.,Sep.,Nov. | Mar. |
Sparidae | Jan.,Mar.,Apr.,Aug.,Sep. | Jan. |
Siganidae | Mar.,Aug.,Nov.,Dec. | Dec. |
Lateolabrax japonicus | Jan.,Apr.,Sep. | Sep. |
Selachomorpha | Apr.,Sep.,Oct.,Dec. | Apr. |
Rajidae & Dasyatidae | Jan.,Mar.,Apr.,Aug. | Mar. |
2.2.2 CPUE年际变动情况
2022年和2023年重要经济鱼类CPUE的年际变动情况如图 2所示。CPUE增加的有鳎类、马面鲀、叫姑鱼和蓝子鱼等4个种类,其他10个种类均下降。与2022年相比,2023年CPUE减少的10个种类的捕捞产量占调查总渔获量的比例为53.66%,远大于CPUE增加的4个种类(8.92%)。由此推断,2023年重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减少。
![]() |
图 2 重要经济鱼类CPUE的年际变化(2022年/2023年) Fig.2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PUE of important economic fish species (2022/2023) |
2.3 甲壳类CPUE变化情况 2.3.1 CPUE月度变动情况
2023年甲壳类CPUE月度变动情况如图 3所示。梭子蟹、蟳类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10月;虾蛄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对虾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11月。其中,甲壳类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情况如表 4所示。
![]() |
图 3 2023年甲壳类CPUE月度变化 Fig.3 Monthly variation of CPUE of Crustaceans in 2023 |
甲壳类
Crustaceans | 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月份
Months when the monthly average value of CPUE is high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 CPUE年度最高值的月份
Month with the highest CPUE annual value |
Squillidae | Feb.,Aug.,Nov.,Dec. | Aug. |
Penaeidae | Apr.,Nov.,Dec. | Nov. |
Portunus | Apr.,Aug.,Sep.,Oct.,Nov. | Oct. |
Charybdis | Sep.,Oct.,Nov. | Oct. |
2.3.2 CPUE年际变动情况
2022年和2023年甲壳类CPUE的年际变动情况如图 4所示。虾蛄和蟳类CPUE增加,对虾和梭子蟹CPUE下降。对虾和梭子蟹的捕捞产量占调查总渔获量的比例(10.32%)远大于虾蛄和蟳类(3.20%)。由此推断,2023年甲壳类的资源量明显减少。
![]() |
图 4 甲壳类CPUE的年际变化(2022年/2023年) Fig.4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rustaceans CPUE (2022/2023) |
2.4 头足类和贝类CPUE变化情况 2.4.1 CPUE月度变动情况
2023年头足类和贝类CPUE的月度变动情况如图 5所示。乌贼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4月,章鱼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1月,贝类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枪乌贼的CPUE年度最高值出现在8月。其中,甲壳类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情况如表 5所示。
![]() |
图 5 2023年头足类和贝类CPUE月度变化 Fig.5 Monthly variation of Cephalopoda & Shellfish CPUE in 2023 |
头足类和贝类 Cephalopoda & Shellfish |
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的月份 Months when the monthly average value of CPUE is high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
CPUE年度最高值的月份 Month with the highest CPUE annual value |
Sepiidae | Feb.,Mar.,Apr. | Apr. |
Octopodidae | Jan.,Apr.,Nov.,Dec. | Jan. |
Loliginidae | There are catch records only in Apr.and Aug. | Aug. |
Shells | Apr.,Nov.,Dec. | Dec. |
2.4.2 CPUE年际变动情况
2022年、2023年头足类和贝类CPUE的年际变动情况如图 6所示。乌贼、章鱼和枪乌贼CPUE均增加,贝类CPUE下降。由此推断,2023年头足类的资源量增加,贝类的资源量减少。
![]() |
图 6 头足类和贝类CPUE的年际变化(2022年/2023年) Fig.6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ephalopoda & Shellfish CPUE (2022/2023) |
2.5 目标种类CPUE月度分布情况
按照CPUE月均值高于年均值统计,4月22种监测调查的目标种类中有14个种类(鳎类、马面鲀、叫姑鱼、鲬、斑鰶、其他鲷类、日本花鲈、鲨鱼、鳐魟类、对虾、梭子蟹、乌贼、章鱼、贝类)的CPUE月均值高于该种类的年均值;其次是11月和12月,各有11个种类(11月为鳎类、二长棘鲷、鲬、斑鰶、蓝子鱼、虾蛄、对虾、梭子蟹、蟳类、章鱼、贝类,12月为鳎类、二长棘鲷、鲻梭鱼、鳞鱚、鲬、蓝子鱼、鲨鱼、虾蛄、对虾、章鱼、贝类)的CPUE高于年均值。按月份统计CPUE出现年度最高值的种类数,则1月有5个种类(叫姑鱼、鲻梭鱼、鳞鱚、其他鲷类、章鱼)达到全年最大值,11月有4个种类(鳎类、二长棘鲷、鲬、对虾)达到全年最大值,4月、8月各有3个种类(4月为马面鲀、鲨鱼、乌贼,8月为鲳鱼、虾蛄、枪乌贼)达到全年最大值,12月有2个种类(蓝子鱼、贝类)达到全年最大值。这5个月份共有17个目标种类出现该种类的全年最高值,表明1月、4月、8月、11月、12月是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量较丰富的时段。
2.6 目标种类CPUE的年际变化CPUE年际对比分析表明,除头足类资源量增加外,2023年重要经济鱼类、甲壳类和贝类中的多数种类CPUE明显下降。其中,CPUE下降种类的捕捞产量合计占渔获总量的比例为64.93%,其中重要经济鱼类53.66%、甲壳类10.32%、贝类0.95%。CPUE增加种类的捕捞产量合计占渔获总量的比例为12.94%,其中重要经济鱼类8.92%、甲壳类3.20%、头足类0.82%。
局部海域有害有毒生物即赤潮暴发性生长,是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体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6-17],而广西近岸海域赤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暴发区域多分布在北海市、钦州市近海[18-22]。根据广西相关水产科研部门监测,2023年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广西北海市、钦州市近岸海域发生海区渔业生物群体性死亡事件,因此2023年刺网渔船CPUE变化与海区渔业生物群体性死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3 结论本研究针对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与资源量进行了结构性分析,逐月统计了刺网渔船22个目标种类的CPUE并对比了其年际变化。相比2022年,2023年CPUE下降种类的捕捞产量占渔获总量的64.93%,CPUE上升种类的捕捞产量仅占渔获总量的12.94%;2023年重要经济鱼类、甲壳类、贝类资源量有所减少,仅头足类资源量略有增加,导致2023年资源量整体上有所减少。本研究结果对广西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北部湾渔业生产调整、资源管理及养护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1] |
杜平, 章远新. 21世纪初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研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4: 133.
|
[2] |
傅昕龙, 徐兆礼, 阙江龙, 等. 北部湾西北部近海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水产科学, 2019, 38(1): 10-18. |
[3] |
邱永松, 曾晓光, 陈涛, 等. 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204-208.
|
[4] |
贾晓平, 李永振, 李纯厚, 等. 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1-23.
|
[5] |
WANG X H, QIU Y S, DU F Y, et al. Population para- meters and dynamic pool models of commercial fishes in the Beibu Gul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2, 30(1): 105-117. |
[6] |
HONG X F, ZHANG K, LI J J, et al. Stock assessment of the commercial small pelagic fishes in the Beibu Gulf, the South China Sea, 2006-2020[J]. Biology, 2024, 13(4): 226. |
[7] |
孙典荣, 林昭进. 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23(2): 62-68. |
[8] |
邹建伟, 黄俊秀, 王强哲, 等. 南海北部湾真鲷的捕捞现状研究[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 31(3): 179-185. |
[9] |
邹建伟, 王强哲, 林丕文, 等. 伏季休渔对北部湾北部虾类捕捞的影响及评价[J].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11(6): 88-93. |
[10] |
覃玲玲.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发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23): 14086-14088, 14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1.23.073 |
[11] |
刘晖, 庄军莲, 陈宪云, 等. 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 29(3): 181-185. |
[12] |
陆海生, 陈波. 海洋产业发展对广西近海水质环境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45(7): 1322-1326. |
[13] |
黄国强, 陈瑞芳, 黄凌光, 等. 北部湾渔业资源修复措施的探讨[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 36(2): 151-157. DOI:10.13657/j.cnki.gxkxyxb.20191210.002 |
[14] |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 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3: 73-74.
|
[15] |
龚斌昊, 梁情, 薛飞, 等. 广西渔船在北部湾的捕捞产量评估[J]. 南方水产科学, 2024, 20(6): 112-120. |
[16] |
李绪兴. 赤潮及其对渔业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06(1): 45-47. |
[17] |
陈泽甫, 刘堃. 浅析赤潮灾害形成原因、危害与减灾工作[J]. 中国渔业经济, 2010, 28(1): 60-65. |
[18] |
粟启仲, 雷学铁, 刘国强, 等.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近20年赤潮灾害特征分析[J]. 广西科学, 2022, 29(3): 552-557. |
[19] |
李凤华, 赖春苗. 广西海域赤潮调查及对策建议[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9): 76-77, 109. |
[20] |
蓝文陆. 近五年广西茅尾海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8): 39-43, 82. |
[21] |
姜宁. 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 36(11): 82-85. |
[22] |
欧阳贤清, 关瑶, 李小维, 等. 广西北海冯家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 广西科学, 2022, 29(6): 1044-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