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尚未有统一的概念,从历史源流与内涵分析结果看,药食同源是人们对食物和药物关系的概括,指食物与药物来源一致,且具有成分同源性和理论同源性,许多食物既有食用性又有药用性,因此可用于保健及疾病治疗。药食同源是一种观念,不指代具体的物质。药食两用物质概念的提出,是对药食同源更具体、更科学的阐释。在广义上,凡是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质皆为药食两用物质。在现代,药食两用物质是药食同源的集中体现。常规理解的药食同源物质是基于传统药物,相对于中药(包括民族药),部分具有食疗作用或者适宜长期食疗的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矿物质来源物质,其中植物如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小蓟(Cirsium chinense Gardner et Champ.)、山药(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aninow)和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等[1-3]。药食同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体现了食物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功能[4, 5]。新冠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此外,老龄化、城镇化、文化旅游改善等产生的需求,为药食同源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发展药食同源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还可以产生千亿元以上的效益,促进行业融合发展,助力大健康产业弯道超车[6-9]。因此,药食同源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陆续公布了110种药食同源物质[10],药食同源物质也将在大健康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1]。
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超美博士和中国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共同开发的,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基于文献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发文机构等信息,以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构建出学科知识分布情况、研究领域发展知识图谱等内容,可直观反映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和研究热点[12]。针对目前药食同源相关文献数量大、种类繁杂的特点,本文拟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药食同源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其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等,以期为我国药食同源研究及产业发展壮大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中文检索方式: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主题为“药食同源”或者“药食两用”,检索式(SU=‘药食同源’ OR SU=‘药食两用’) 搜索所有字段,文献类型限定为学术期刊或博硕学位论文[12-19],文献记录时间为1983-01-01-2022-04-30。
英文检索方式:以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检索来源,检索式(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 OR Medicinal and edible)搜索所有字段,文献类型为论文或综述论文,国家/地区限定为中国,文献记录时间为1991-01-01-2022-04-30。
将前期筛选出的所有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 5.8.R3 (64-bit)中进行后续分析[12]。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食同源研究文献概况 2.1.1 年发文量情况经过对CNKI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处理之后,分别得到符合后续分析要求的中文文献1 076篇、英文文献3 794篇。
图 1、图 2为1983-2022年CNKI数据库以及1991-2022年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药食同源的文献检索情况。由图 1可知,有关“药食同源”和“药食两用”的中文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中文文献发表量快速上升。英文文献发表量与中文文献发表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22年热度略微下降(图 2)。说明近年来“药食同源”“药食两用”概念的传播更为广泛,相关研究更深入,研究成果也更丰硕。
2.1.2 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分析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可了解各机构在本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合作情况,有利于深入了解各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图 3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和图 4发文量前10研究机构统计显示,CKNI数据库收录的1983-2022年发表的标明“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的中文文献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东北林业大学的发文量排名并列第一,均为40篇;其次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发文量为39篇;发文数量较多的大学机构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农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等;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还有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奥迈检测有限公司等;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
图 5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和图 6发文量前10研究机构统计显示,WOS数据库收录的1991-2022年发表的标明“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或“Medicinal and edible”的英文文献中,首先发文量最多的是吉林农业大学(Jilin Agr Univ),共发表论文396篇;其次是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共发表论文343篇;接下来依次是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 Hong Kong)143篇、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 Univ) 137篇、上海农业科学院(Shanghai Acad Agr Sci) 108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同样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
2.1.3 发文期刊分布情况
CNKI和WOS数据库发文量top10期刊分别如图 7和图 8所示。CNKI数据库收录的1983-2022年发表的标明“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的中文文献中,来源期刊最多的是《食品工业科技》,共19篇,之后依次是《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食品科学》《时珍国医国药》等。WOS数据库1991-2022年发表的标明“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或“Medicinal and edible”的英文文献中,来源前3的期刊依次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121篇)、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97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87篇)。
截至本研究的统计时间,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中文文献是刘昌孝团队2020年发表在《中草药》期刊的《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被引次数为253次[20];排名第二的是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学者单峰等[21]2015年发表在《生命科学》的《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排名第三的是来自余世望等[22]1995年发表在《食品科学》的《60种药食两用植物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次数最高的英文文献是Kähkönen等[23]1999年发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lant extracts containing phenolic compounds”;排名第二的是Surh等[24]2001年发表在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的“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chemopreventive activities of anti-inflammatory phytochemicals: down-regulation of COX-2 and iNO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F-kappa B activation”;排名第三的是Chung等[25]1998年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Tannins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
2.1.4 作者共现情况通过文献作者共现分析得到中文文献作者共现图谱如图 9所示,发文量(文中标明“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大于20篇的学者有22人,其中,刘宁发表41篇相关文献,其次是严华兵(40篇)、于佳俊(39篇)、乔代蓉(39篇)、任越(38篇)等。
通过文献作者共现分析得到英文文献作者共现图谱如图 10所示,发文量(文中标明“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或“Medicinal and edible”)大于20篇的学者有35人,其中YU LI发表189篇相关文献,其次是YUANZHONG WANG(57篇)、WENYI KANG(56篇)、CHANGTIAN LI(50篇)、QI WANG (45篇)。
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CiteSpace软件关键词聚类功能分析,CNKI数据库中文文献(文中标明“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如图 11和表 1所示。1 076篇中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共得到网络节点数526个,边数597条;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870 5,说明该图谱具有较高信服力。中文文献聚类图谱共得到119个聚类,排名前5的聚类分别是“#0药食同源”“#1营养活性物质”“#2药食两用”“#3代茶饮”“#4食药同源”。
聚类序号 Clustering number |
文献数 Documents number |
轮廓值 Contour value |
形成年 Formation year |
本聚类高频词 High-frequency words in this cluster |
#0药食同源 | 66 | 1.000 | 2014 | 药食同源、标准及质量控制、健脾理论、功能因子、应用规律 |
#1营养活性物质 | 42 | 0.947 | 2010 | 营养活性物质、药食同源、产区变迁、经典古方、质量评价 |
#2药食两用 | 41 | 1.000 | 2010 | 药食两用、细胞因子、“药食同源”营养品、保健、清热解毒 |
#3代茶饮 | 38 | 0.991 | 2013 | 代茶饮、烹饪学、体外评价、药食同源类中药、饮食干预 |
#4食药同源 | 20 | 1.000 | 2008 | 食药同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体质养生、《黄帝内经》、传统养生 |
#5活性成分 | 30 | 0.996 | 2009 | 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应用价值、临床应用、产品开发 |
#6质量控制 | 31 | 0.894 | 2015 | 新食品原料、药食兼用、安全性评价、地方特色食品、药食同源中药 |
#7药食两用植物 | 20 | 0.991 | 2013 | 药食两用植物、山核桃叶、重要多成分分析、汉黄芩素、中药质量监控 |
#8医食同源 | 14 | 0.960 | 1999 | 保健食品、医食同源、保健蔬菜、保健饮料 |
#9中药材 | 19 | 0.994 | 2003 | 药食同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位素标记、真霉毒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WOS数据库英文文献(文中标明“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或“Medicinal and edible”)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如图 12和表 2所示。3 794篇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共得到网络节点数818个,边数1 387条;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825 9,说明该图谱具有较高信服力。英文文献聚类图谱共得到80个聚类,排名前5的聚类分别是“#0 purification” “#1 nf-kappa b” “#2 macroporous resin” “#3 mushroom” “#4 gut microbiota”。
聚类序号 Clustering number |
文献数 Documents number |
轮廓值 Contour value |
形成年 Formation year |
本聚类高频词 High-frequency words in this cluster |
#0 purifiction | 133 | 0.934 | 2006 | Purifiction,ribonuclease,russula delica,lentinula edeoes,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
#1 nf-kappa b | 181 | 0.902 | 2012 | Alzheimers disease,oxideative stress,amanita caesarea,cholinergic transmitters,casearia kurzii |
#2 macroporous resin | 145 | 0.891 | 2011 | Macroporous resin,cytotoxic activities,clerodane diterpenoids,solexa sequencing,multivariate analysis |
#3 mushroom | 84 | 0.895 | 2007 | Submerged fermentation,white rot fungi,lignocellulosic wastes,laccase production,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
#4 gut microbiota | 164 | 0.933 | 2017 | Gut-microbiota,metabiomics,hyperlipidemia,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growth performance |
#5 foraging | 103 | 0.862 | 2015 | Edible mushroom,heavy metal,mushroom,wild mushroom,mushroom macrolepiota procera |
#6 antioxidant | 175 | 0.865 | 2011 | Oxidative stress,barrier function,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reuse,modes |
#7 monoclonal antibody | 92 | 0.915 | 2010 | Monoclonal antibody,heterogeneous dcelisa,broad-selective determination,on-line method,regeneration |
#8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120 | 0.849 | 2016 | Self-induction,titanium oxide,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health risk assessment,continuous wavalet |
#9 chromatography | 117 | 0.892 | 2011 | Edible mushrooms,applied mushroom biology,mushroom science,mushroom mycorestoration,chromatography |
2.3 药食同源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聚类时序图可反映不同聚类的发展历程及相互联系。CNKI数据库发文关键词聚类图时序变化如图 13所示,中文文献中“药食同源”聚类演化过程最为丰富,对各聚类影响程度最深。与“#0药食同源”聚类关联的文献有64篇,研究内容包括医药文化、《内经》等古典医书、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响应面分析、挥发性成分分析、中医药膳等,如杨志华等[26]介绍了古代居民药食同源文化,龙鳞[27]概述了少数民族佤族的药食同源文化,张鹏云[28]介绍并改进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等药食同源植物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与“#1营养活性物质”聚类关联的文献有41篇,研究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中医食疗、nf-kb机制、化学组成等,如褚煜等[29]研究了4种药食两用植物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Bunge) P.K.Hsiao]、山药、葛根[Pueraria montana var.lobata (Willdenow) Maesen & S.M.Almeida ex Sanjappa & Predeep]、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2药食两用”聚类关联的文献有39篇,研究内容包括大健康产业、加工工艺、保健药品、植物名录等,如曾慧婷等[30]结合近年来大健康产业背景,对药食两用植物药渣资源成分和回收再利用提出建议。
WOS数据库发文关键词聚类图时序变化如图 14所示,英文文献中“#0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聚类演化过程最为丰富,对各聚类影响程度最深。与“#0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聚类关联的文献有133篇,研究内容包括纯化、核糖核酸酶、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ad)熟食、香菇(Lentinus edodes)、多糖、碱性丝氨酸蛋白酶等,如Zhu等[31]阐述了从食用菌红菇蜡伞(Hygrophorus russula)的子实体中分离出28 kDa的核糖核酸酶,并用于抑制HIV-1逆转录酶(RT)的活性研究;Wang等[32]介绍了从药用蘑菇冬虫夏草(Cordyceps sobolifera)的干燥子实体中纯化出一种新的丝氨酸蛋白酶,称为虫草素,它表现出对HIV-1逆转录酶的显著抑制活性,是已报道的蘑菇蛋白中抗HIV-1 RT活性最高的。与“#1 nf-kappa b”聚类关联的文献有181篇,研究内容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胆碱能递质、食源性疾病、真菌多样性、转录因子、网络药理学、破骨细胞生成、食源性疾病等,如Li等[33]研究发现,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南欧的鹅膏菌(Amanita)可以作为治疗或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食物。与“#2 comparing chemical fingerprint”聚类关联的文献有145篇,研究内容包括干酪草、细胞毒活性、氯丹二萜类化合物、solexa测序、多变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代谢组学等,如Ma等[34]从Casearia kurzii的叶子中获得6种新的clodane二萜类化合物,并阐明其结构和绝对构型;Tian等[35]分析了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 Rhizome)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菌、细胞毒和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
2.4 文献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年份的研究热点和新研究领域,记录主题的研究演替过程,对于寻找研究主题的新方向有指导意义。CNKI数据库中文文献关键词时区变化如图 15和表 3所示,1983-1997年,药食同源研究热点集中在“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中药材”“食药同源”等方面,并且在此期间的研究分支较少;1997-2010年,“药食两用”概念兴起,以此为关键词的研究成果较多,包括保健饮料、保健蔬菜、食疗等;2010-2022年药食同源研究分支较多,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包括对传统药籍的挖掘、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新食品工艺研究、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等。
关键词 Key words |
强度 Intensity |
起始年 Beginning year |
结束年 Ending year |
热度情况(1983-2022年) Heat situation (1983-2022) |
葛根 | 3.862 0 | 1983 | 2007 | |
大健康 | 7.642 6 | 1983 | 2006 | |
植物天然成分 | 7.158 8 | 1983 | 2000 | |
产地溯源 | 4.194 5 | 1983 | 2008 | |
矿物元素 | 6.050 2 | 1983 | 1995 | |
山药 | 3.887 4 | 1983 | 2005 | |
作用机制 | 1.996 6 | 1983 | 2004 | |
成分 | 6.970 3 | 1983 | 2002 | |
hepg2细胞 | 2.625 4 | 1983 | 2004 | |
地方特色食品 | 6.921 2 | 1983 | 2008 | |
居群 | 8.538 1 | 1983 | 2004 | |
hepg2细胞模型 | 2.939 4 | 1983 | 2004 | |
pufa | 2.939 4 | 1983 | 2004 | |
产区变迁 | 4.194 5 | 1983 | 2008 | |
人孕烷X受体 | 4.585 1 | 1983 | 2008 | |
cyp3a4(细胞色素p450 3a4) | 2.939 4 | 1983 | 2004 | |
大鼠 | 7.644 6 | 1983 | 2006 | |
中药类保健食品 | 3.566 3 | 1983 | 2004 | |
分泌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 7.1013 | 1983 | 2010 | |
应用现状 | 7.864 3 | 1983 | 2003 | |
同位素标记 | 7.531 5 | 1983 | 2010 | |
分子对接 | 5.812 8 | 1983 | 2009 | |
人参 | 3.047 8 | 1983 | 2010 | |
活性 | 7.158 8 | 1983 | 2000 | |
稳定同位素 | 4.371 8 | 1984 | 1994 | |
Note: each grid represents one year.Red indicates that the key word occurrence intensity is high in this time period, and light blue indicates that the key word occurrence intensity is low in this time period |
WOS数据库英文文献关键词时区变化如图 16和表 4所示,1991-1999年,“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和“Medicinal and edible”研究分支较少,主要有“antioxidant”“identification”“expression”和“constitutent”;2000-2004年该研究领域关键词节点数量增加,研究热点和研究分支较多,如“edible mushroom”“mechanism”“antitumor activity”“fruiting body”“inhibition”“purification”等;2005-2010年,研究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分支少,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状态,主要的研究热点有“polysaccharide”“apoptosis”“activation”“in vitro”“oxidative stress”等。2010-2022年与“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Medicinal and edible”相关的研究方向呈现爆发式增长,药食两用植物新技术和新工艺研究的增长,促进其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Key words |
强度 Intensity |
起始年 Beginning year |
结束年 Ending year |
热度情况(1991-2022年) Heat situation (1991-2022) |
Amino acid sequence | 1.879 9 | 1993 | 2009 | |
Alcohol | 3.768 0 | 1994 | 2009 | |
Daidzin | 1.382 9 | 1994 | 1996 | |
Aldehyde dehydrogenase | 1.382 9 | 1994 | 1996 | |
Antibiotics | 2.346 8 | 1995 | 2011 | |
Agaricale | 2.240 5 | 1997 | 2012 | |
Boletale | 1.379 6 | 1997 | 1999 | |
Lycoperdale | 1.379 6 | 1997 | 1999 | |
Auriculariale | 1.379 6 | 1997 | 1999 | |
Tremellale | 1.379 6 | 1997 | 1999 | |
Diet | 1.365 6 | 1998 | 1999 | |
Dietary intake | 1.360 8 | 1999 | 2002 | |
Chive | 1.369 4 | 2000 | 2001 | |
Plant | 3.716 7 | 2000 | 2003 | |
Antifungal protein | 6.512 4 | 2000 | 2011 | |
Lectin | 15.626 3 | 2000 | 2012 | |
Chitinase | 2.653 8 | 2000 | 2005 | |
Human immunodefi- ciency virus | 4.910 9 | 2000 | 2010 | |
Cultured mycelia | 4.016 9 | 2001 | 2004 | |
Bulb | 1.299 1 | 2001 | 2008 | |
Molecular cloning | 3.639 7 | 2001 | 2009 | |
Polysaccharide peptide complex | 6.160 8 | 2001 | 2010 | |
Isolation | 4.616 1 | 2001 | 2004 | |
Coriolus versicolor | 2.968 3 | 2001 | 2011 | |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 | 13.088 1 | 2001 | 2011 | |
Note: each grid represents one year.Red indicates that the key word occurrence intensity is high in this time period, and light blue indicates that the key word occurrence intensity is low in this time period |
3 讨论
中英文文献发表量统计结果显示,药食同源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发文量快速上升,科研成果较为丰硕。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推进。自2002年《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首次印发以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发生了很大变化,数量已从首次的87种上升到现在的110种,有了明确的定位后,这些物质在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上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二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食同源、食养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推动,药食同源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悉与热爱。三是国内的环境条件,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居民收入增加、文化旅游改善等因素产生的需求亟须“药食同源”产品满足。以上因素促使药食同源发展步入快车道,药食同源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热潮[36]。
中文发文机构统计显示,1983-2022年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主要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药食同源研究机构主要以医学和农业高校为主,缺乏社会机构与政府机构的参与,研究主要在学术领域。此外,中英文发文作者统计也显示药食同源研究者间合作较少,相互交流较为局限。然而发展药食同源产业,要以农业为根基,充分发掘特色产品的“食养”和“食疗”功能,最终促进保健、餐饮、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应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加强研究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以及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1983-1997年,药食同源研究热点集中在“保健食品”“中药材”等少数方面,研究以药材为主,分支较少;1997-2010年,研究成果逐渐向保健饮料、保健蔬菜、食疗等食用方面扩展;2010-2022年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包括对传统药籍挖掘、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新食品工艺研究、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等。从总的趋势来看,研究热点逐步从单纯的药材研究向多技术、多产品、多产业转变,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传统药籍挖掘基础上的创新应用及产业融合。国内多地已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并付诸实践[37],如2021年10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桂政发〔2021〕39号)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开展药食同源植物资源深度挖掘及食疗保健产品等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将深入推进药食同源试点,打造一批黔药区域品种和品牌。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和WOS数据库中的药食同源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发现虽然药食同源研究热点较为突出,但这方面欠缺系统性研究,研究机构、研究者相对还较为分散,有关药食同源研究的生态循环系统尚待加强。传统药籍挖掘、植物有效成分、栽培技术、新食品工艺、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等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1] |
郭家欣. 药食同源理论的基本认识与浅谈[J]. 人人健康, 2019(17): 279. |
[2] |
张华峰. 药食同源相关术语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术语, 2019, 21(4): 65-71. |
[3] |
范保瑞, 张悦, 刘红玉, 等. 国内药食同源的产生与应用[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8, 35(6): 52-64. |
[4] |
赵德刚. 关于药食同源植物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2021, 57(7): 1383-1384. |
[5] |
唐雪阳, 谢果珍, 周融融, 等. 药食同源的发展与应用概况[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9): 1428-1433. |
[6] |
安梅, 王雅琳. 药食同源植物的营养价值分析[J]. 现代园艺, 2018(8): 212. |
[7] |
冯秋瑜, 施学丽, 范丽丽, 等. 广西壮瑶族药食两用药物资源和药膳调查分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 24(12): 21-24. |
[8] |
张炳文, 郝征红, 王建军, 等. 对药食两用生物资源研发的创新思路探讨[J]. 中国调味品, 2006(4): 9-14. |
[9] |
肖热风, 赖怀恩, 肖海霞. 药食同源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2): 177-178. |
[10] |
邓斯琪, 潘晓彦, 肖梓潍, 等. 基于CiteSpace的药食同源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31): 12-16. |
[11] |
江平安. 功能性食品与药食同源之说探析[J]. 食品工业科技, 1995(3): 68-69. |
[12] |
王博, 邓丽丽, 秦惠珍, 等. 基于文献可视化分析药用植物园建设研究进展[J]. 园林, 2022, 39(6): 96-104. |
[13] |
陈宇, 沈利娜, 张强, 等.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苦苣苔科植物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OL]. 广西科学, 2022: 1-19(2022-04-14)[2022-09-12]. https://doi.org/10.13656/j.cnki.gxkx.20220413.001.
|
[14] |
田孝蓉, 杨亚楠.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振兴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2): 49-54. |
[15] |
全林发, 陈炳旭, 姚琼, 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Cite- space的荔枝蒂蛀虫研究态势分析[J]. 果树学报, 2018, 35(12): 1516-1529. |
[16] |
胡春芳, 肇楠, 冯改静. 基于专利文献的药食同源学科发展态势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20, 24(5): 93-96. |
[17] |
杨世玉, 彭廷云.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近10年中医药领域肺癌研究热点和趋势[J]. 山东中医杂志, 2022, 41(5): 498-504. |
[18] |
赵子青, 李毅. 基于CiteSpace的近五年医养结合研究热点探析[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 10(1): 290-293. |
[19] |
张颖, 陈桂芬. 基于Citespace的土壤肥力知识图谱可视化挖掘与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 37(3): 209-213. |
[20] |
邓桃妹, 彭代银, 俞年军, 等. 茯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0, 51(10): 2703-2717. |
[21] |
单峰, 黄璐琦, 郭娟, 等. 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 生命科学, 2015, 27(8): 1061-1069. |
[22] |
余世望, 肖小年, 范青生, 等. 60种药食两用植物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 1995, 16(11): 3-5. |
[23] |
KÄHKÖNEN M P, HOPIA A I, VUORELA H J,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lant extracts containing phenolic compound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9, 47(10): 3954-3962. |
[24] |
SURH Y J, CHUN K S, CHA H H,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chemopreventive activities of anti-inflammatory phytochemicals: down-regulation of COX-2 and iNO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F-κB activation[J]. 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 2001, 480/481: 243-268. |
[25] |
CHUNG K T, WONG T Y, WEI C I, et al. Tannins and human health: a review[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1998, 38(6): 421-464. |
[26] |
杨志华, 纪旭. 《吕氏春秋》的饮食文化: 兼论其"药食同源"思想[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6): 47-49. |
[27] |
龙鳞. 佤族的药食同源文化[J]. 今日民族, 2009(4): 38-39. |
[28] |
张鹏云. 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D]. 广州: 广东药科大学, 2019.
|
[29] |
褚煜, 陈海, 吕宏阳, 等. 基于网络药理与分子对接研究4味药食两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J]. 中成药, 2022, 44(10): 3360-3365. |
[30] |
曾慧婷, 戴迪, 何小群, 等. 大健康背景下药食两用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实践与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14): 3968-3976. |
[31] |
ZHU M, XU L, CHEN X, et al. A novel ribonuclease with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the edible mushroom Hygrophorus russula[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3, 170(1): 219-230. |
[32] |
WANG S X, LIU Y, ZHANG G Q, et al. Cordysobin, a novel alkaline serine protease with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the medicinal mushroom Cordyceps sobolifera[J].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12, 113(1): 42-47. |
[33] |
LI Z, CHEN X, LU W, et al. Anti-oxidative stress activity is essential for Amanita caesarea 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on glutamate-induced apoptotic ht22 cells and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7, 18(8): 1623. |
[34] |
MA J, YANG X, ZHANG Q, et al. Cytotoxic 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Casearia kurzii[J]. Bioorganic Chemistry, 2019, 85: 558-567. |
[35] |
TIAN M, WU X, LU T, et al. Phytochemical analysis,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cytotoxic, and enzym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Hedychium flavum Rhizome[J].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0, 11: 572659. |
[36] |
胡思, 王超, 孙贵香, 等.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药食同源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1(5): 815-820. |
[37] |
张佳星. 药食同源产品路在何方[J]. 食品界, 2019(3): 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