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学  2018, Vol. 25 Issue (1): 0-0   PDF    
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发展之路
陈波     
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0世纪70年代起,人类面临三大难题:适宜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小,可能利用的陆地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差。因此,科学家提出,人类起源于海洋,现在要重新返回海洋中去,只有广阔富饶的海洋才能解决上面所说的三大难题。人类的口号是“耕耘蓝色的海水,播种蓝色的希望”。也就是从这个年代起,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于1978年在北海市宣告成立,从此结束了广西没有海洋科研机构的历史。40年风雨前行海洋路。1978年成立的广西海洋研究所于2000年转为科技型企业,2002年从广西海洋研究所原有的人员编制中剥离出32名用于加强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力量,2012年广西科学院为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组建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在经历了“事企改革、剥离、组建”三个过程后,海洋科学作为广西科学院三大优势学科之一仍然取得长足发展,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创造出更多有效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研成果。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在广西科学院直接领导下,按照各自的学科定位积极开展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探索,为广西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科学研究是广西科学院传统优势学科,加强海洋学科领域的建设,打造区域乃至国内一流的科研团队,引领北部湾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这既是广西科学院成立海洋科研机构之初心,更是顺应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之需求。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沿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央明确赋予广西“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国家的战略定位及十九大重要论述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坐标,同时也对广西海洋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作为广西科学院海洋科研机构的一员我们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北部湾这一片海带给广西人的不仅是一种诸如“兴盐渔之利,得舟楫之便”的传统认识,它还与广西的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息息相关,是一块赖以生存的蓝色国土,是广西乘“一带一路”东风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实施走向东盟沿海各国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为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作为从事广西海洋研究工作最早的科学机构,尽管广西科学院目前的科研团队偏小,科研创新能力尚有不足,但更应把握最好的发展机遇,借助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好北部湾海洋这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务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需求。创造出更多有效服务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重要科研成果,成为引领广西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技术力量,在海洋环境、生态、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形成特色。

二是作为广西科学院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我们走过的海洋路已经成为过去,对未来要充满憧憬和希望,也许我们今后要行进的海洋科技创新之路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要像前人一样,增强自已溯本求源的科学追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在北部湾这块海域上继续独领风骚二十年、三十年……,让我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建设广西海洋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它跟上海洋大省建设的步伐,一同进入21世纪海洋新时代!